抗苗勒管激素的分子結構
抗苗勒管激素( anti-Müllerian hormone,AMH)是轉化生長因子-β( TGF-β) 超家族成員之一,類似于抑制素和激活素。自20 世紀40年代,其在早期胚胎發育的男性性分化過程中的作用被人們所認識,早在妊娠8 周時睪丸即可以產生AMH,誘導苗勒管的退化,使中腎管( wolffian) 在雄激素的作用下發育為男性生殖道。在缺乏AMH 的情況下,胚胎將向雌性發育,苗勒管分化成陰道上1 /3 段、子宮和輸卵管。
在人類胎兒中,妊娠36 周開始在女嬰卵巢初級卵泡的顆粒細胞內生成AMH。人類卵巢組織中直徑5~8mm 卵泡分泌的AMH 約占循環中的60%,直徑超過8~10 mm 排卵前卵泡和閉鎖卵泡的顆粒細胞不再產生AMH。給予外源性卵泡刺激素(FSH) 刺激卵巢可以促進竇卵泡向優勢卵泡發育,隨著小竇卵泡減少和優勢卵泡增加,血清AMH 濃度會明顯降低,提示血清AMH 主要來源于小竇卵泡。AMH 在卵泡的募集和生長發育及優勢卵泡的選擇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。